九正建材网

企业商铺

新闻动态

www.njlrjc.com黄山岭铅锌钼矿地质特征成矿与找矿方向

发布日期:2013-01-26 09:21:22 715

摘 要:皖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探明中型以上铅锌矿床,还有多个钼、铅、锌、铜矿点。铅锌铜矿床均赋存于花岗岩体侵入形成的斑岩体周边,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控制着矿床规模、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方向。
  关键词:铅锌钼矿;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黄山岭铅锌、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隆起带的谭山岩体和青阳一九华岩体之间,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系和志留系。奥陶系出露齐全,深部从下统仑山组至上统汤头组均已蚀变成大理岩,地表主要分布于黄山岭铅锌矿区,志留系在区内主要见下统高家边组,与奥陶系五峰组之间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布面积**广。
  矿区内主要发育黄山岭背斜构造,属于大佛堂一刘街背斜的中段,轴迹走向40°~60°,南西端开阔仰起,北东端收敛倾伏,区内长约3km,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下段,两翼自仑山组上段至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依次分布。其南东翼为本矿床所处位置,倾向130°左右,倾角l5°~25°,产状稳定;背斜北西翼倾向320°,倾角3O°左右,仅局部位于矿区内,地层出露不全。区内较大规模断层发育Fl断层,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45°左右,具先压后张陛质,有利于导矿。另外,据航磁资料反映还存在北西向断裂;高家边组地层中伴生着微细褶皱和小断裂,大致倾向110°左右,倾角75°~85°,明显的顺层滑动断裂发育于志留系高家边组底部、奥陶系汤头组顶部及五峰组内,其倾向南东,倾角25°左右,沿断裂可见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和糜棱岩,且五峰组地层有一定的缺失现象。断裂间有石英闪长玢岩、碱长花岗斑岩、石英脉、方解石脉充填,并发育宽窄不等的夕卡岩带,断裂具二次复活现象,为很好的容矿构造。矿区地表及深部具有石英闪长玢岩脉呈板状侵入。钻孔证实深部有隐伏花岗(斑)岩体侵入,其分布范围与C一24磁异常主体部位基本吻合,岩体顶部接触带凸起中心应在57线的ZK01一ZK577之间,向北东和南西分别倾伏,大致呈北东一南西的长垣状。时代大致与邻区的谭山岩体相当,属燕山晚期**次侵入体,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在外接触带上常有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带和具工业意义的钼矿(化)体。
  1 地区成矿背景
  黄山岭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刘街村,区域上总体构造格架是近东西向的褶断带,东端横迭着一个面积约180km2呈南北向伸展的短轴背斜,其东西北三面以一个环弧状层间滑动断裂带与印支期褶断带相分割,南缘则以一条长期活动的东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印支期褶断带相接。
  1.1 北东东向褶断构造
  本区自震旦系至中三叠系之间,尚未发现有角度不整合现象,沉积盖层直至印支期才**次形成NE至NEE向的褶断带。西北部的付山、大佛堂一刘街一带由一系列轴向呈NE到NEE向的褶断带组成,核部为志留系,轴面多倾向北西。在的北东侧洞宵一带有NE向的背斜,延伸部分为后期的弯窿构造迭加。印支期褶断带在南侧**为发育,轴向呈NEE,在谭山岩体和青阳一九华岩体一带有一组规模较大的NEE向推覆断裂带。
  1.2 底辟弯窿构造体系
  弯窿构造是一个由震旦系至奥陶系地层组成,长期处于相对隆起状态,**后在燕山晚期定型的底辟弯窿构造。该构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弯状褶皱,二是环弧形层间重力滑动断裂,三是放射状断裂,四是高挥发份的隐伏花岗岩体。
  (1)弯窿褶皱
  弯窿褶皱作为底辟弯窿构造的主体,面积约180km2,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短轴近东西,长宽比约5:4,为正地形环弧状山系。地表形态基本上与弯状褶皱形态一致,主峰在尖峰坡,海拔标高525.6m。弯窿核部主要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面积约10km2,两侧地层主要由寒武系一奥陶系组成,**外圈为志留系。由核部向两侧,由浅部向深部,以及由北部向南部地层倾向由缓变陡,圈闭性较好。
  (2)环弧状层间重力滑动断裂
  环弧状层间滑动断裂在底辟弯窿构造范围内特别发育,几乎在所有的重要岩性差异地段的界面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在震旦系铜门组顶部砾岩层与上覆砂页岩层之间;陡山沱组与南沱组冰啧岩之间:灯影组厚层硅质岩与下伏页岩之间;下寒武系灰岩、硅质岩与页岩之间;奥陶系下统厚层白云岩与下伏的寒武系薄层泥灰岩与页岩互层之间;志留系下统砂岩与下伏的奥陶系瘤状灰岩之间则更为发育。这一系列层间重力滑动断层中常伴有厚度变化较大的滑裂岩(断裂角砾岩),是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由内向外,依次可划出三个重力滑动断裂体系(F3、F4、F5)。它们在弯窿两侧大体呈对称产出。
  (3)放射性断裂系统
  在花岗岩浆底辟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了弯窿褶皱,接着形成层间重力滑动断裂,并伴有一定的侧向扩展,在扩展过程中必然导致以弯窿核部为中心的放射性断裂的产生及裙边次级小摺皱的出现。由于弯窿构造区底辟上升过程中产生的张应力是由中心向边部逐渐增大的,所以放射状断裂也多发生于周边地带。
  在弯窿的北部及西倾伏端,放射状横断裂较发育,主要位于外圈层间滑动断裂系统的附近。它们多为横向正断层或张剪性断层,倾角较陡,但断距不大,在弯窿的南及东倾伏端的望夫山、石头脚一带横向上呈放射状展布。在弯窿核部,横断层极少,且断距不大,一般为0.22~lm,**大3m,常伴有断层角砾岩带,偶有矿化现象。
  2 成矿过程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以含矿流体的活动和形成过程为主线,结合黄山岭区域地质背景、矿集区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内铅锌矿的地球化学资料等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了包括该区域内铅锌矿床在内的矿田的成矿作用过程。
  (1)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来看,整个地区位于江南隆起带的谭山岩体和青阳一九华岩体拼接地带,属于不稳定的过渡型构造单元。这种不稳定的地壳活动构造单元有利于发育深大断裂系统,而深大断裂带具有贯通地下深部的特点,有助于深部与浅部的联系,为岩浆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岩浆在活动过程中向浅部输运了大量的成岩成矿物质,从而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矿床明显受到燕山晚期的岩浆弯窿构造的控制,显示为“似层控性”,矿体多数呈似层状、层状为主,极大多数顺层分布。
  (2)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的矿化特征、成矿与成岩的关系、岩浆岩与矿石的地化特征以及同位素资料都表明,矿床的形成与隐伏岩体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岩浆活动不仅给成矿作用带来了成矿物质,而且为成矿提供了能量。成矿时代与隐伏岩体侵入相近或稍后(未作矿石年代测定),属燕山晚期**阶段(约120~90M)a。与成矿相关的围岩岩性组合主要为粉砂岩、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从矿石的结构构造来看,成矿主要以充填交代为主,显示出典型“后生”矿床的特征。
  (3)根据地质条件,花岗岩的含矿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合岩石和矿石的硫、铅同位素以及稀土分布资料,作者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复杂,以壳源为主,有部分深部慢源物质混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陆壳下部岩层重熔岩浆及其期后气液热液流体。
  3 结 语
  本文叙述了区域内锌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重点探讨了锌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机制。来源:石膏线条//www.sgxtmj.com 龙瑞建材://www.njlrjc.com

站内搜索

联系信息

联系人 毛总 
手机号码 139510***** 点击查看 
座机电话 025-86992297 
传真号码 025-84192227 
联系地址 南京市江宁经济开发区 
其它联系 网页留言
扫一扫试试

关闭

GRC构件、EPS线条、砂岩、人造砂岩、雕塑、浮雕|兴远外墙装饰
地址:南京市江宁经济开发区 技术支持:成都九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