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上半年钢铁产品出口量过大,不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下半年要遏制出口过快增长势头。报告表示,要坚定钢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方针,减少钢铁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当前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没有条件为国际市场大量提供钢铁产品,我国也不应当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制造基地。(8月2日《中国证券报》)
2006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300多万吨,同比增长1.1倍;进口钢材1800多万吨,同比下降28%以上。进出口相抵,我国全年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因此,我国 “突然之间”成为了世界钢材**出口国,从2003年到现在的4年间,我国钢材进出口出现如此大、如此快的逆转令人吃惊。然而,我国钢材出口呈现这种“井喷式”的增长,并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风险,也不利于钢铁业的投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当下,在我国进入重化工业时期,无条件地满足国内需求是钢铁业的历史使命。在完成这样使命之后,是不是需要鼓励出口,由我国实际国情来决定的。**是不鼓励出口,这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已表述得十分清楚的;第二允许出口一部分,这是根据国内钢铁生产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实际情况所说的。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几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政策,旨在控制出口过快过猛的势头。而且,国家的政策倾向也很明显,就是要以过去的鼓动钢材出口为主,调整为现在的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即出口量不能突破总生产量的10%,其余90%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为什么要作出这么大的调整呢?即有国内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增大的因素,也有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加大的因素。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美国就我国钢材的禁止性出口补贴向WTO提起诉讼,加拿大也对原产于我国等地的热轧碳钢板进行反倾销期中复审立案调查;同时,从去年起我国钢铁生产的铁矿石50%需要进口,导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年来数次大幅度提价,仅2006年就达19%,使我国去年进口铁矿石成本增加70亿到80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这三大巨头和印度多次放出口风,铁矿石又要涨价。
近年来,虽然我国钢铁大量出口获得了一定的贸易顺差,但所付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去年我国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平均每吨净出口钢收汇仅157.9美元。例如目前热轧板卷在美国市场是每吨655美元、欧盟每吨609美元,而国内市场每吨480美元,实际价差140美元左右。正是这个不小的价格差别,吸引国内企业不顾国家税收的约束而大量出口。出口虽然卖了好价钱,但为什么每吨净出口钢材收支相抵不赚反赔?因为出口的多是热轧板卷这样的低端产品,而科技含量高的钢材,仍然需要大量进口,高端与低端价格差别相对较大。
今年6月,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在“中国制钢原料及钢材国际大会”上指出,考虑到资源、能源现状及环境因素,我国发展钢铁工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钢铁进出口的主要目的在于品种调剂。国内资源条件也不支持我国钢铁大量出口,今后5年,国内需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986万吨,落后炼钢能力4167万吨;2007年要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
基于此,国内钢铁企业应当尽早调整出口行为,将出口市场视作“弹性调节空间”而不是“过度倚重的增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发挥出口市场的分流作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将限制资源类产品出口,国内钢铁生产的增速将随着淘汰落后能力而逐步回落。政府已出台出口钢坯加征海关关税10%的措施,并可能进一步降低低附加值钢材出口退税,这将使国内钢的供应资源量回升,市场将通过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后将大幅度地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建立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制造基地和钢铁产品出口大国。由于钢铁产业发展趋势已发生逆转,钢铁企业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把行业利益、企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上,应该按宏观调控步伐,调整好本行业、本企业发展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生产经营理念,需要面向国内市场,并寻求长远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山西顺航商贸有限公司
地址:太原市兴华街商务广场C座502室 技术支持:成都九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