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宅开发模式一直备受争议,源于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制度不健全,导致目前出现百姓的买房难。现在我们要回归常识,搞好中国的住宅建设,以保证民生的安宁。
中国经济30年来,住宅脱离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其实是这五年的事,因为开发理念背离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理念,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炒作的市场,住宅已经完全异化成为一种只涨不跌的资产,而不是供人居住的住宅。
这里面一是中国楼市的舆论一直是被开发商控制的。不管哪个城市,所有媒体都必须依赖房地产广告,所以各个媒体都有房地产版电视有房产频道,网络更是如此。大家一起吆喝房价万年涨,而城市化,刚需,通胀,人民币升值都被吹得
天花乱坠。www.0772wang.com
**,我们来看看刚需是什么?刚需?这是一个缺乏经济学常识的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上并没有这个名词。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在房价很高时,也有一些消费者进入市场,但这并不能改变现今楼市的根本性质。刚性需求是房地产开发商虚拟出来鼓励住房消费者进入高房价市场的一个概念。他解释道,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是“刚性”的而是有条件的。它在于住房市场的价格水平及居民对这种价格水平的支付能力。如果居民没有支付能力进入这种价格水平市场,居民的住房需求是不存在的。
还有一种观念,GDP涨房价就要涨?这更是虚谈,房价只能对应城市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其他任何经济数据都不能作对应,所有违背城市居民购买力行为的房价,必然会导致经济大萧条。种种违背常识的谬论在中国楼市极为盛行,何故?就因为开发商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媒体。
中国这么大,人口13亿,住宅的税收主要集中在交易环节,在持有环节没有税收。这样产生的市场导向就是鼓励市场进行交易,更直接的说,就是鼓励投机行为。当初实行这种税制和开发体制,主要是借鉴香港模式,但香港只是一个城市,英国对其管理也只有100年,实行这种税制有情可原,而中国这么大,一旦楼市投机猖獗时,就无法收场。所以,未来住宅持有环节一定要课以重税。这两种原因导致整个市场把住宅不当作居住的功能,而当作家庭的主要资产。一步一步放大了泡沫后,现在已经在破灭,后果无疑是严重的。
房价收入比是**主要的,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其意义在于,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有赖于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健康的运行,而城乡居民的消费力直接关系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水平问题。如果房价过高,必然会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消费的急剧萎缩将会导致中小企业一排排倒闭。有人说,房地产拉动消费拉动就业,这是一个误区。房价泡沫只会蚕食所有企业的利润,影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甚至影响大型企业,而拉动的只有
水泥、
钢材、建材、
家居等几十个有限的行业。
来源:www.jsxm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