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

企业商铺

新闻动态

发展陶瓷工业民营经济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发布日期:2014-10-25 09:33:38 992

党的十八大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对夹江这样一个缺乏国有大型企业的县域来讲,扶持民营陶瓷工业发展,丰富、拓展“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的内涵与外延,才能进一步夯实“三同发展、三个辐射区建设”发展根基。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壮大要放在市场中才有可能。同时,要扩大这种可能就必须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

(一)依托县域主业,集聚民营经济裂变效应。1987年,夹江县蟠龙乡(现黄土镇)罗华村陈长富等几位村民筹资67万元首建夹江建筑瓷厂,点燃了“西部瓷都”**把炉火。随后,界厦、永发等建陶企业相继诞生并在市场风雨中曲折发展。1992年,夹江掀起大打“经济建设总体战”热潮。1995年,夹江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和**县级陶瓷协会,先后成立企业投诉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建构夹江服务型的投资环境。陶瓷年生产能力由1987年“零的突破”到1992年100万平米,1998年的5000万平米,1999年的1亿平米,到2002年底的4亿多平方米。目前,全县共有陶瓷生产企业78 家,配套及相关企业290家,省外驻夹陶瓷配套办事机构540个,陶瓷生产线148条,年生产能力达到5.5 亿平方米,占全国陶瓷生产能力的8%,全省的80%。在建及拟建陶瓷企业12家,生产线25条,项目建成后全县陶瓷企业总生产能力可达8亿平方米,占全国陶瓷产能的比重从8%提升到12%。

夹江陶瓷产业成“燎原”之势,迅速崛起为西部**。200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夹江欣然题词:“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黄彦蓉来夹江调研后称此现象为中国西部的“温州模式”。**经济学家吴敬琏高度赞赏夹江建陶产业集群的发展,称之为“夹江现象”。

(二)释放市场红利,推进利润分配价格化。夹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随着国家产能政策的调整,全县近400家民营陶瓷及配套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为突破困境,夹江主动向市场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立足市场,夹江制定了“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行动计划”,县财政滚存安排5000万元发展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近两年投资46亿元,技改和新建陶瓷生产线50条,引进和采用5D喷墨印花、一次烧成宽体窑炉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引导19家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转型为大企业配套或退二进一进三;全面淘汰直燃煤企业,改为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劳动生产率提高40%,生产成本、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0%、7.9%、8.1%,增加了效益,推进了低碳发展。同时,夹江还正在加快筹建**陶瓷质检中心和西部陶瓷学院,抢占夹江陶瓷在业界的话语权。

(三)紧扣产权制度,明晰化民营主体产权。夹江现有大中小各类民营企业13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其中陶瓷类规上企业47家,占51.6%。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现代企业产权的要求,夹江对全县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构引导,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在管理、资金、人才等层面突破家族式资源局限,向更大的市场要资源、要效益。目前,夹江以大型民营陶瓷企业为试水区,带动全县各大民营企业在融资、人才等方面逐步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接轨,为企业下一步的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站内搜索

联系信息

联系人 范正荣 
手机号码 159288***** 点击查看 
座机电话 15928829680 
联系地址 成都市青白江区旗舰精品建材市场19栋3-4号 
其它联系 网页留言
扫一扫试试

关闭

爱空间陶瓷-名彩陶瓷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旗舰精品建材市场19栋3-4号 技术支持:成都九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