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
防水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对450家、2000万销售收入以上防水企业的统计数据,
1至6月份,防水行业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
在为行业发展迅猛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行业依然面临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产品同质化不断蔓延等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是解决当前防水行业面临诸多问题、打造防水产业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和必然途径。
目前我国防水行业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该重点发展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8月底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展上寻找着答案。
立足市场 结合企业实际
“大企业的展台更大了,小企业有很多消失了……”这是记者在展会现场听到的一句话,这也反映了行业优胜劣汰的客观现状。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向记者表示,目前防水行业内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有两千多家,其中有
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1500家。防水材料行业的产能达到市场需求总量的5倍,不少企业开工率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朱冬青指出:“没有技术,企业可以去研发、去引进,但是不能简单地看别人发展什么我们就跟风发展什么。防水企业需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统筹起来考虑,充分了解未来哪个产品是**有前景的,应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再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 推动转型升级
在陪同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叶林标逛防水展时,叶林标老先生告诉记者,我国的防水材料生产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技术到国内来以后,国内的防水企业对其进行了再“研发”和改造。“比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国外的企业加的就是纯粹的SBS,而我国企业却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废
胶粉,这其实不能算是‘研发’,而是一种技术降低。我国防水行业要实现结构调整,还是要埋头苦干,把支持结构调整的技术开发工作真正做好。”
朱冬青也指出,要推进防水产业结构调整,核心还是技术。他以目前市场大热的单层屋面系统为例,TPO、PVC等防水卷材以机械固定施工方式为主、满粘或空铺压顶施工方式为辅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树状施工开裂是其中**集中的表现。这些问题都是在三四年后出现的,即使做过修补,但是修补的部位之后会继续出现开裂的状况。这是因为很多国内TPO、PVC生产线实际上是不合格的,企业没有对产品的质量加以控制。
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院长羡永彪表示,防水行业的结构调整,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寻找机遇 瞄准绿色建筑
除了着眼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之外,防水行业的结构调整之路还能怎么走?
据业内专家预计,未来10年里,绿色建筑面积会超过10亿平方米/年,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对提高建筑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降低维护成本是从更高的角度对绿色建筑的诠释。
客观环境的需求,加上趋于成熟的技术,种植屋面、热反射屋面、单层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和通风瓦屋面等绿色屋面系统具有施展拳脚的广阔市场,起到为绿色建筑“加分”的作用。防水行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环保防水产品的空间非常大,必须加强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
今年防水展的主题是绿色屋面系统技术,展会除举办绿色屋面系统技术主题论坛外,展会主办方还专门开辟了135平方米的施工技术演示区,模拟施工现场,集中演示了TPO、PVC、EPDM等防水材料的机械固定施工过程,现场组装通风瓦屋面、种植屋面等节能屋面系统。
羡永彪告诉记者:“防水行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应该瞄准绿色防水产品。防水行业要绿色化、高新化发展,这是防水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绿色化、高新化发展的口号,防水行业喊了很多年,但做起来非常难。TPO和PVC单层屋面系统是安全、环保、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绿色化、高新化的工艺,竞争力较强,但目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我们院引进德国哈克转矩流变仪,就是为TPO和PVC等高分子防水材料的配方研发、工艺优化及设备升级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当时,淘汰落后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防水企业如能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就能推动产业由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