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大家下午好,端午节刚过,这里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地铁施工渣土泥浆变废为宝成
新型建材分析文章,希望可以给各位的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有所帮助: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形容地铁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及泥浆,尤为贴切。这些渣土和泥浆,若通过科学的综合利用,就能变废为宝,成为各种新型建材。
由某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的“成都地铁渣土资源化利用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技术支撑体系。一旦该技术实现产业化,成都地铁施工产生的渣土泥浆将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新型建筑材料。预计近期可年消化渣土100万立方米,远期能达到200万立方米。
依托地铁渣土综合化利用工程示范基地,成都有望在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专门的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不仅使地铁施工产生渣土泥浆变废为宝,而且实现节能减排,使成都地铁更富绿色气息,为“大湖名城”再添靓色。
地铁施工产生大量渣土
2个天鹅湖、40个老市府广场、6个逍遥津公园、整个南艳湖水域、今年前4个月成都的土地成交总量——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却都能与成都在建的两条地铁线路施工挖出的渣土量发生联系。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均已开工建设,总长度约5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相关专家算了一笔账,两条线路的隧道和地下车站开挖,将产生420万立方米的渣土总量——这相当于天鹅湖水量的两倍还多,用这些渣土轻松就能填平两个天鹅湖;如果采取传统的堆放处理方式,按照平均堆高2米计算,这两条线路的渣土需要占据约3000亩土地——其覆盖面积基本与40个老市府广场、6个逍遥津公园、整个南艳湖水域、今年前4个月成都的土地成交面积相当。
传统处理方式有弊端
地铁施工,会产生巨量渣土,不过这只是“九牛一毛”。据测算,当前,成都市区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建筑垃圾产生。对这些建筑垃圾,现行的主要处理方式是露天堆放或
填埋。
“因为要开挖到地下二三十米深,地铁施工不仅产生渣土,还产生大量泥浆。”某一位具有丰富地铁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建筑工地产生的固体建筑垃圾,地铁泥浆含水量大,处理起来更棘手。
该专家透露,比如正在施工的轨道交通1号线大东门站,该项目施工单位的渣土处置费用中标价为39元/立方米,用传统方式处置泥浆,实际费用却达到了100元/立方米,大大增加了地铁施工的成本。除了直接成本,还有土地占用的代价:以成都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该工程2处临时弃土场,总占地面积约1310亩。“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同时,建筑垃圾的堆放还会产生扬尘等一系列问题。”参与地铁渣土综合利用项目研究的有关专家介绍。
渣土泥浆化身绿色建材
节能减排,大势所趋!
“综合利用地铁施工渣土,已经形成技术支撑体系。”某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伟表示,今年底,成都市东、西两端就有望分别建成1个渣土综合化利用工程示范基地。
地铁施工渣土怎么用?以地铁泥浆的处理为例,刘伟介绍,把挖出来的地铁泥浆先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再用脱水处理后的“泥浆块”生产烧结多孔砖、陶粒和陶粒制品——这些可都是时下**流行的新型绿色建材。“脱水工艺不仅能将泥浆制作成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还能显著降低施工单位和政府处理它们的成本
看完本文,是不是觉得本文已经对您的生活、工作亦或是学习产生影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