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建筑及园林提倡的“天人合一”体现在哪里呢? 究竟是什么呢?概括的讲;综合起来有三点:
1
天人皆物——天与人都是物,天是客体,人是主体。
2
人效法天——“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者”《周易大传》,天变,人亦效法天而变,适应自然。天人合一,天地人之间的统一,“天”也即是“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社会因素之和。人是环境的主体,环境是应用于人类。环境与环境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可分为:“天界、地界、人界、天时、地利、人和”;
天界: 天体、宇宙及地球的大气层。 地界: 地球的土壤、岩石、水。 人界:人、
生物圈。 天时: 时机、时空力学的“时间”,也就是风水学的“择时”的观念。地利: 地点、方位、时空力学的“空间”、
也就是风水学的“择地”的观念。人和: 人与人的和谐。另外;天文学、地理学、人体学这三个学科也是风水学的三大支柱。
3
天人和谐——在引用“才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等手段时,不要破坏自然!求得人与自然和谐,也就是“生态平衡”。中国的**的已故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去美国工作讲学时,见到了美国世界**的建筑学家赖特先生,赖特先生问梁思成:你到美国来目的是什么?答:是来学习建筑理论的。赖特先生挥了挥手说:回去,**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于是赖特先生就背出《老子》有关“凿户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就是说:
开凿
门窗来建造房屋,正因为门窗之间有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赖特先生还将这段话作为教训铭刻在赖特学院。
中国古建筑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采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的**的已故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进行了系统阐述。
中国古代建筑在以木结构为主的过程中,总之是和“阴阳五行”分不开的,是有密切关连。“树木”贫贱之材,生命力旺盛,承阳之雨露、入阴而生、茁壮成长,成“阴阳五行”之道,有一种“墙倒屋不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