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人性化的“低碳住宅”,离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多远 普通住宅为何难“低碳”?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住交会上,低碳住宅样板房“中国之家”成为**大亮点。节能电梯、智能化控制、遮阳系统、阻燃又保温的特殊墙材、节水马桶、环保壁纸…… “中国之家”向人们展示了更环保、节能、人性化的住宅发展理念。 实际上,与“低碳建筑”相似的“绿色建筑”概念并不新鲜。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已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然而,对大多数普通购房者而言,“中国之家”仍显得遥不可及。尽管 “绿色建筑”等概念在我国已经倡导多年,但在热闹的房地产市场上仍不多见。许多城市为数不多的“节能住宅”、“科技住宅”,也成了高价房、豪宅的代名词。 “当前房地产开发模式中的一些弊病,阻碍了**广大的普通住宅成为低碳住宅。”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记者。 户型设计大而无当。许多住宅一味追求大户型、大面积,追求公共部分的奢华装修,造成空间和资源能源的浪费。 小区景观设计“硬多软少”、“草多树少”。不少小区片面追求“小桥流水”的景观,绿化率普遍无法达到销售时所做的承诺。大量种植草坪,较少种植树木,没有充分发挥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住宅自身“免疫力”差。墙体隔热保温能力差,对日照和自然通风的考虑不足。这导致住户需要通过空调、暖气、通风系统和电灯等非自然的方式保持温度和舒适度,大量增加能耗。 毛坯房成为**大的浪费。据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介绍,目前市场上全装修住宅供应量仅占20%左右。每年因为住户自己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近300亿元,能耗巨大。“如果中国的毛坯房永远这么盖下去的话,低碳在建筑领域里就变成一句空话了!”孙克放说。 房地产企业应主动做“推手” “从目前影响低碳住宅推广的原因看,房地产企业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铁建中铁地产集团总经理吴仕岩认为,在住宅开发建设中,开发商应该主动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建材和太阳能光热、光电等新能源,加强中水循环利用,做好建筑的内外墙保温和通风采光等。 以中铁地产在成都的某住宅项目为例。紧凑的户型设计使该项目主推的90平方米以下户型全部可以做成功能齐全的三居室。多数户型采用通透设计,保证了通风和采光。大量采用由无机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密封保温性能好的门窗,都有助于大量减少能耗和浪费。 这样的住宅能否被市场接受?中铁地产成都开发公司总经理李兴龙介绍,该项目并没有一味追求采用价格昂贵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更多采用了适合项目特点的技术。因此成本增加有限,价格并不会大幅高于周边的楼盘。“只要设计合理,低碳并不一定等于昂贵。” “随着低碳住宅发展,建设成本会不断降低。居住过程中还能节省大量能耗费用。”孙克放建议,政府应该对购买低碳住宅的购房者和开发建设低碳住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把节能真正变成省钱,低碳住宅的推广才能真正加快。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聂梅生透露,商会正联合政府部门和广大房地产企业,通过量化住宅碳排量的方式,编制设计各个企业和项目的“低碳信用积分”,为将来实施相应的奖惩提供基础。 “ 房地产业不能拉中国经济转型的后腿,要转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产能过剩,**的出路是走绿色低碳这条路。”聂梅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