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彻底让LED产品火了一把,开幕式上一幅幅神奇的“画卷”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让人不由得惊呼LED产品带来的神奇魅力。目前,全球LED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一半以上被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所占有,我国在LED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同时存在标准不统一,产学研合作松散的症结;另外,产品价格混乱,品质良莠不齐,低端产品无序竞争,高端产品严重缺失。业内人士认为,目前,LED行业已经呈现出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
产业寒冬难阻投资热潮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作为目前全球**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这个被列为国家7个战略性新兴之一的产业,其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LED生产厂家超过8000家,并且以每年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的速度继续增加。
近半年来,国内共有8家LED照明企业成功上市,其中6家登陆创业板,其上市速度让人惊叹,去年全年LED上市企业也只有7家。而另一方面,近一年来,国内中小LED企业频频倒闭。在深圳,倒闭的LED照明企业超过80家,广东佛山,2011年中有将近一成的LED照明企业倒闭,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倒闭寒潮。
产业标注缺失之痛
目前,我国LED产业并无统一标准,由于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市场上LED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低劣产品频出,给整个产业的声誉带来严峻挑战。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秘书长岳瑞生向记者表示,国际照明委员会、国际电子电机委员会、欧洲光引擎委员会、美国能源之星、ISA等机构都在制定LED照明的标准,争夺行业语话权。而在我国尽管各地已经在制定和试用自己的地方标准,但是标准混乱,企业这边按标准是合格的,到那边就成了不合格的。
另一方面,由缺乏统一标准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也频频显现。近日,有媒体披露,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广东省自镇流LED灯产品质量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检结果显示,在抽查的23批次自镇流LED中,检验不合格17批次,不合格率高达73.9%。一业内企业人士表示,劣质的LED产品扰乱了市场价格,而且使得消费者对于LED产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导致恶性循环。
据悉,2011年出口市场的不景气使LED产业再次遭遇重创,海外市场的LED产品如圣诞树照明用具几乎都是从中国出口,在欧洲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11下半年以来企业的订单大幅在减少,欧美订单下降三到五成在行业里相当普遍。
国内企业缺乏软实力
虽然我国是照明的生产大国,但是我国不是品牌的大国,我国大量的照明的产品都是为别人做贴牌生产。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LED生产厂家超过8000家,超过5000家处于产业的中下游,其中封装企业有1200~1500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约有40多家,销售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不到400家,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额还不到1000万元。可见,虽然我国LED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LED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目光转向中国,尤其近几年,我国受理的LED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显著增加。此外,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国外公司主要在芯片、封装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有一半的LED核心发明在我国提出了专利申请。与外国公司相比,我国LED专利申请明显处于劣势。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调查,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LED相关专利申请共2.6071万件,其中处于产业中游和下游的封装与应用方面的专利接近50%。从利润结构上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只占了整条产业链的25%左右。处在上游的芯片和封装制造企业占据了产业链中75%左右的利润。
LED产业并非都不赚钱,在LED产业链中,耗资巨大的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是利润**高的一环,国内LED产业的不景气,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行业缺芯。同样是这个行业,国外公司主要在上游和中游的芯片、封装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而国内LED整个产业链中,大量的LED企业都是缺少核心技术的中下游企业。因为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人才和技术依然是国内上游LED产业发展**大的短板,而下游LED产品,也因为价格偏高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应用推广。可见,如何改变行业缺芯、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拥有自己的行业核心技术是我国LED产业面临的症结所在。
业内专家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应参照国外先进企业通过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研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软实力。
//zm.changhui.cc
北京昌辉基业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朝阳区劲松龙辉大厦14层 技术支持:成都九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