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到现在来看,历届世博会的场馆所以材料,都是当时**科技和环保的,但是由于成本和维护难,往往这些新型的材料变成了一种浪费,怎样让第二代仿真茅草得到推广和再利用成为现在世博的首要考虑环节。
理念超前导致尴尬?
展馆均由第三方投资建设并所有,世博会期间租给某个国家。一旦展览结束就可以由投资商收回展馆二次推向市场。“投资商会在我们的建议之下对自己的产品做好相应回报计划,从而避免了拆除重建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所在。”另一方面,展区相关的公共设施,如交通、能源、园林绿化等却是由公共财政负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居民可以迅速拥有一个高规格的居住环境”。
从世博场馆谈新型材料是否成“鸡肋”
博览地产的总经理瑞切特则认为,正是由于主办者过分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因素,令投资者在建造时理念“过于前卫”,这才是如今相当数量展馆无法利用的原因。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宜家家居当初考虑设立卖场时,没有选择现成的展馆进行改造,宁可租下了一片停车场另起炉灶。 “展馆的建筑设计往往重视外观与用材上的创新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今后的功能性。”在瑞切特眼中,很多展馆内部空间要么过于空旷要么形态怪异,让后期的改造难以进行;大量运用的仿真茅草虽然是阻燃的,展示效果**,非洲坦桑尼亚的展馆,是尤为出名的,全部采用了非洲原始风格。“德国馆已经被用作新城的科技交流中心,但里面依然空荡荡的,一年中能用上两三次就不错了。”他叹息。
“乐活”思路解救旧馆
2005年,当汉诺威人面对着一片沉默的展馆苦苦探寻出路时,同在德国举办的另一场园艺博览会让世博园改造有了新的思路。举办园博会的片区本是慕尼黑东部一个废弃的机场,至开展时已经发展成为Reim新城,而其中的主会场便是新城中的风景公园。相对汉诺威的世博园,慕尼黑园博会的展馆并没有特别突出面积的庞大或者设计的颠覆,而各种商业、餐饮等日常功能和展馆则有了更多的融合。这种分界线并不明显的设计让展区原本即积累了众多的人气,城市功能也随之丰富起来。
“我们将要重新设计的不仅仅只有展馆本身,包括绿地、住宅在内的整个Kronsberg新区都会被纳入工作之中。”瑞切特告诉记者,“而要做到这些的**步便是说服投资方将展馆交给我们。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据他介绍,当初世博园展馆建造采取的模式确实性价比相当高,但也随之带来后期改造中的归属权问题。“有些展馆投资商是直接属于参展国政府的,比如荷兰馆和土耳其馆,那么相应这些场馆也就属于各个国家。如果所有国的政府想不到更好的利用方式,我们也无法对其进行改造。”作为整个世博园东区的管理者,瑞切特及其领导的博览地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感到这一点必须变革。为此他们计划和有关国家进行沟通,尝试能否通过购买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这一项能够实现,接下来我们将举行一次竞标,将剩余展馆拍卖,让新的投资者参与到我们的整体改造计划中。”在这项宏大的计划中,原本东区规整的绿地或许会被化整为零,通过更多的绿道渗透到新的小区中,其目的在于引导人流进入并利用原有展区;更多的住宅也会出现在东区南部而不是原先规划中的北部,这样有助于加强功能区和居住区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目前人气不足的尴尬。按照瑞切特的构想,成功竞标者或许可以拆除一些华而不实的老旧展馆,但新的建筑必须按照规定增加居住、办公以及餐饮等生活基本需求模块,“这样整个东区才能真正的‘活’起来。”
“我们的整个规划都是基于让这里的居民生活得更加方便。”瑞切特先生用这样的话作为我对他整个采访的结尾,“每一项方案都有着时代和技术的局限,但作为设计者,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享受到改造带来的舒适和快乐。无论任何时候,创造出一个景色优美、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城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观察“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绿色产业的首要纲领,也成就汉诺威旧展馆复活之路生态设计延续建筑生命
2000年,一个世纪的终结和一个新千年诞生的重要时刻。面对着两德统一后出现的经济衰退以及全球人口增长、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重大问题,汉诺威世博会从一开始就承担起开拓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历史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次被写入了世博会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也被定为整个展览的总体方向。**终令世界为之侧目的则是由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威廉·麦克唐纳与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共同起草的“汉诺威原则”,其核心是“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十年来它已成为全球绿色产业的首要纲领。
世博后展区通通被“消化”
在汉诺威世博园,博物馆的馆长惠勒先生讲了一个笑话:一个日本青少年旅游团光临汉诺威世博园参观,小游客们在博物馆内看完当年盛会的整体布局模型之后兴致大增,打算到日本馆旧址领略一下风采。可是他们找寻了很久也没有发现。惠勒先生告诉他们,展馆你们都自己带来了。这群学生哥大为不解,经过解释他们才明白:手上所用的笔记本极有可能便是当年世博会展馆所用纸材的二次产物。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幽默,但其背后体现的却是建造者对于汉诺威原则的严格遵守。
从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开始,世博会主办方便郑重声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为此他们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博览中心,更多的精力则是投入了国家馆集中的东部新区规划中。
“对于新建的场馆,不论是只存在6个月的还是要用上30年的,我们一律要求施工方采用**环保**绿色的材料,并且尽量留出公共活动空间。”博览公司的董事顾桥博士表示,“因为这里今后将是一个新的城镇,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居民在这里生活的要求。”
遵循这一要求,由建筑师坂茂设计的日本馆成为了**“绿色”的展馆之一。它不但造型新颖,而且选材独特。再生纸管和纸膜构成了展馆的骨架和外墙,一座建筑史上规模**大、重量**轻的纸造建筑就此诞生。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在展览甫一结束便被迅速拆除。土地恢复原状,纸材则被全部打包运回日本列岛,化身而成教科书和笔记本供学生使用。在惠勒先生眼里,这正是汉诺威原则中“零废料(zerowaste)”生态设计理念的**好体现。“日本馆的成功,不仅在于建筑艺术上为人类解决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更是在循环利用上为整个建筑业探索了方向。在我们这些年的新城改造中它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十年光阴已过,世博园内作为临时建筑的展馆实体早已化整为零融入新的用途,取而代之的则是大片的草坪和树林,世博场馆在对新型环保和节能材料上做了很好宣传作用,新型材料是未来建材的主力军。
深圳漂泊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创新科技园5栋 技术支持:成都九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