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荧光粉的类型
灯用荧光粉主要有
3类。**类用于普通
荧光灯和低压
汞灯,第二类用于高压汞灯和自镇流荧光灯,第三类用于紫外光源等。
1,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用荧光粉
有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和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是在氟氯磷灰石
基质3Ca3(PO4)2·Ca(F,Cl)2中,掺入少量的激活剂锑(Sb)和锰(Mn)以后制成的荧光粉,通常表示式为:
3Ca3(PO4)2·Ca(F,Cl)2:Sb,Mn
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的原料也可以不同,但对原料的纯度要求较高。配制混料时,各原料的用量**要从磷灰石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在卤磷酸钙中,钙和锰的克原子数之和对磷酸根中磷的克原子比为
4.9:3;随后进行称量、混合、磨细、过筛,再在一定的气氛中(一般用氮气),以1150°C左右恒温烧结几小时;取出冷却后,在紫外灯下进行挑选,再磨细过筛即为成品。
卤磷酸钙荧光粉的发光是由激活剂锑(Sb)和锰Mn共同激活的。激活剂原子在点阵内占据钙原子的位置。这种材料具有敏化现象:当激活剂Sb吸收激发能后,将一部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放出,另一部分则在所谓共振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给Ma,使Ma产生本身的辐射。因此,总的辐射取决于两种激活剂的特性,并且随着它的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还取决于氟、氯的比例。如在Sb激活的卤磷酸钙内增加锰的含量,就会增加橙黄色的辐射,而相应的减少了蓝色辐射。利用上述现象,只要改变Mn的含量,就可以得到不同色温的卤磷酸钙荧光粉。
荧光粉吸收辐射的能力与荧光粉的分散程度有关,因此其粒度的大小对发光亮度的影响很大。卤磷酸钙荧光粉粒度大小决定于原料CaHPO4的粒度大小,因此,获取一定大小和晶格的晶体CaHPO4,即可将荧光粉粒度控制在一定大小(5~10µ),从而获得高的发光亮度。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中,红粉为铕激活的氧化钇(Y2O3:Eu),绿粉为铈、铽激活的铝酸盐(MgAl11O19:Ce,Tb),蓝粉为低价铕激活的铝酸钡镁(BaMg2Al16O27:Eu)。3种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色温(2700~6500K),相应的灯的发光效率可达80~100lm/W,显色指数为85~90。一般来说,绿粉含量越高、蓝粉含量越低,则
灯管发光效率越高。此外,蓝粉增加,色温升高;红粉增加,色温降低。
三种基色粉的基质和激活物质有所不同,但其中的发光关键均在于稀土激活物质(铕、铈、铽等),利用稀土金属外层离子(D→F)的跃迁而发光。
采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三基色荧光灯本身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然而,稀土原料价格昂贵,造成三基色灯成本较高,限制了三基色灯的发展。缩小管径或采用新的涂覆技术降低三基色粉用量,用廉价的
其他彩色粉来部分取代一种或两种稀土三基色粉,同样可制得高光效、高显色的荧光灯,但光衰可能要大一点。